151amjs澳金沙门(澳门)股份有限公司

校庆工作

校庆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工作 >

【难忘岁月】霍 鹏:我的发展经济学起点

发布时间:2022-02-21 21:17    浏览次数:
        2008年9月,我作为一名151amjs澳金沙门农经专业的新生来到了河南农大。
       我的大学生活和大多数同学没有很大差别,刚进学校时满心期待的是新生篮球赛、学生会工作,以及如何抽出时间和哥们儿一起去桃李园旁边的网吧打打魔兽。每天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如果我今天不去上课,会不会恰巧碰上老师点名”,以及“中午吃点什么、晚上吃点什么”。大一大二偶有期末通宵复习和赶作业的紧迫之感,但大多数时间,没有了高中时的学业压力,也未触及到毕业工作等生存压力,日子过得平缓、有趣且安逸。那时候互联网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大家还都没有笔记本电脑,娱乐活动就是篮球、聊天、吃饭和斗地主。平淡的日子,有一些未知、有一些期待、有些许压力、有“在宿舍大吼一声就能叫出一帮兄弟”的快乐,每每回忆总有种莫名的幸福感。

 
       进入大三,突然紧张起来,生活节奏开始加快,专业课、考证、考研、实习等一系列“新活动”填满了我们原本悠闲的时光。大约是大三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发展经济学》这门课。也许是上课时间比较“恰当”,或者是上课地点是在宿舍旁的桃李园教学楼,这门课也成为了我在学校很少逃课的一门课程。在学习中,我逐渐了解到经济增长的艰难性、国家发展的多样性,理解了“增长”与“发展”的区别等等。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越学越有兴趣的《发展经济学》,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深造的想法。
       2010年时,考研产业也不如今天发达,毕业工作仍然还是大家的首选。当时,对于未来满脸迷茫的我,找到了班主任唐华仓老师。大一大二时我担任过班级的班长,和唐老师比较熟悉。大概是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我“强行”占用了唐老师两三个下午的时间,向唐老师咨询请教考研和科研等问题。从唐老师那儿,我了解到了唐老师和学院几个老师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了解到《发展经济学》的新观点、新知识大多存在于前沿论文中,想做研究就必须多读一些国内外顶级的期刊论文。
       我依然特别清楚的记得在这几次交流中反复出现的一段对话——“老师,您觉得我考的上人大吗?”。或许是唐老师真的对我有一些信心,或许是老师怕我再天天去办公室“堵他”,唐老师说,“努努力,好好学,有希望。”我十分感谢唐老师,是他帮我确定了努力的方向,还给予了我鼓励。
       后来,我带着大一、大二平均两点多的绩点,开始了我的考研征途。第一年还是名落孙山,英语、政治、数学都还不错,但是,专业课差了20多分。2012年毕业后,在文化路校区开始了第二次冲击。在杨鑫和郭璐明同学的帮助下,推广楼201成为了我的固定自习点。每日早上8点到教室,晚上9点离开,再去操场跑两圈,而后回家。那一年,我在推广楼把包括《发展经济学》在内的所有备考书目啃了10多遍,我深刻的理解了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与要素,认识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什么可以被称作是“奇迹”,练就了闭着眼睛正反推导索罗模型、刘易斯两部门模型的能力,也逐步摸清楚了11月份之后推广楼早上开大门的时间大约是在5点50左右,以及晚上工作人员喊了“要关门”之后还能再赖上个半小时。“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推广楼的“头悬梁、锥刺股”,夯实了我至今的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也练就了我跟领导汇报、做课题评审时能够古往今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一身本领。
       从推广楼走出来之后,我身边的景色变得愈发宽阔。2013年,我以初试和复试综合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毕业后,我放弃了几个工作机会,跟随导师庞晓鹏老师继续读博深造。2016年至2017年,在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申请、展示、选拔,相继获得了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哥利国际问题研究中心(FSI)的联合培养博士offer、国家留学基金委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的奖学金与项目支持,师从世界著名发展经济学家Scott Rozelle,以“人力资本与中等收入陷阱”为研究方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习。





 
       在美国一年多的时间,我在硅谷见识到了全球数字经济与技术中心的魅力,了解到了谷歌、Apple、脸书已经成为录用美国经济学博士最多的组织之一;认识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平台是如何在加速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变革;看到了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在前沿农业领域应用的全景。我的研究领域逐步从发展经济学与农村发展,扩展到发展政治学与产业政策研究,并在和导师沟通后将研究领域聚焦在产业政策与互联网方面。
      2018年博士毕业后,我没有选择高校教职,也没有选择农业农村领域传统研究工作,而是结合自己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在硅谷的所见所闻,通过层层考试、面试,来到了中国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核心研究与支撑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至2021年,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我参与了多项“数字化发展”领域的国家指导意见、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的研究与起草工作,参与或主持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化发展”、“网络扶贫”等多项省部级课题,也成为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并顺利通过副高评审。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几位老师合作完成的“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系列论文与研究报告,也成为了相关领域引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研究之一。
      我有幸继续带着从河南农大一路走来,而对于中国农业农村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所学、所见、所感,成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研究者、推动者、实践者。
从2008年进入河南农业大学时的“一张白纸”,到13年以后事业小步走上轨道,坦白地说,如果没有那门《发展经济学》引发的兴趣、没有唐华仓老师耐着性子给一个“愣头青”讲述考研和学术道路、没有农大师友的帮助和推广楼的那一年多自习,我可能还要走更多的弯路。
      感谢学校和学院老师的培养、帮助、关心与支持。我时刻牢记,自己是河南农业大学151amjs澳金沙门的学生,研究也才刚摸着门道,这一生都需要一直向我的母校和学院的老师们请教学习。此外,我还想说的是,经管学院的师弟师妹们,一定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好好学习、认真学习、踏实学习,在河南农业大学151amjs澳金沙门打下的根基,足以撑得起我们走向世界任何地方、做任何一项工作。
校庆之际,再祝母校、学院和我亲爱的老师们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霍鹏, 1988生,河南郑州人,2008级农经专业本科校友,现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