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amjs澳金沙门(澳门)股份有限公司

校庆工作

校庆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工作 >

【难忘岁月】张跃华:理论学习、实证研究与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2022-02-15 11:32    浏览次数: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省份。“农业、农村、农民”在河南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在农业经济研究方面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尤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每一项农村新政策都为河南带来新气象,农业经济研究也有了丰富多样的研究契机。在河南农大研究生学习期间,我跟随老师进行了多次农村调研,学习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锻炼了将学术研究贴近现实、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
       1997年,我考取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这一届共11人,而以往的六届同学中,一年最多的也只有5人。从研究生招生规模这一点来看,我们同样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看到了学校的进步,感受到了学院的成长。
       在1990年代,河南农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实行的是导师组负责制。我所在的导师组有谷复钧教授、张冬平教授和吴一平教授。实际上,学院里的很多老师也都参与到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例如,刘旗老师给我们讲授计量经济学,白菊红老师经常指导我们开展调查研究,陈俊国老师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购买的专业书籍。多年以后,我们仍然能够和陈老师亦师亦友地讨论和交流。此外,马恒运、孟昭智、刘明正、管清生、唐华仓、郭善民老师等都经常与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讨论。院图书资料室的闫梦慧老师,对于我们查阅资料给予了很大帮助。
\
       试讲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1998年,学院安排我担任孙自庆老师的助教,为1997级本科生试讲几节《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记得,有一次晚上打电话给孙老师,请教““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切点与短期成本曲线最低点之间距离的经济含义”。孙老师耐心讲解,没有半点架子。担任助教的那个阶段,我深刻认识到,讲好一门课是多么不容易。在备课中,我阅读了十几本相关教材,也写了几十页的讲义。但等到上了讲台,居然用15分钟就讲完了2节课的内容!这可怎么办?剩下那么多时间,双眼睛看着我,我该怎么办?瞬间我急得满头大汗,为上课特意换上的白衬衫“哗“的一下全部浸湿了!更难堪的是,孙老师在后面笑得直不起腰!这是我第一次做教师的经历,记忆犹新。
       在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的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两个方面。谷复钧老师当时一直强调要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并举例他在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期间,除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著作外,还注意看其他著作的目录,这样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建立整理的研究逻辑,另一方面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看别人都在做哪些方面和细节的研究。在学习中,还能逐渐发现对发展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的学习。理论研究功底是研究生学习最重要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另一块是农业经济的分支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可以很深刻的反映人类行为是如何随着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问题的提炼可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部分,例如道德风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需求理论等都在农业经济中有广泛而深刻的体现。
       田野调查是建立学术直觉的重要途径之一。1997年,张冬平老师带领我们几位研究生到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进行调查,我们走访了周口市政府、鹿邑县政府以及鹿邑县任庄村,当时对农业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我和同学一起对任庄村农户利用村边、院边、河边、地边发展庭院经济的现象进行了调研,并做了一篇有关“四边经济”的研究报告。这次进行农村实地走访的经验对以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广阔天地农村的丰富经济和社会现象深深吸引了我。其次,对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新问题产生了无限的乐趣此后,在常年的调研中,我非常重视实地调研,2006年在河南省每个地区抽取1个村庄了解农户的生产风险等问题,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10个村庄、600多户农民进行入户调研,研究成果发表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上。2012年,在陈俊国老师和农经系师兄林继民(当时在省政府办公厅三处工作)协调下,我选取了河南省济源市作为农村金融长期跟踪试点,在济源市13个乡镇,以严格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252个村庄,1300余个养猪户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内容共有173个变量,涉及社会保障、农村金融、乡村振兴以及精准扶贫等内容,并连续跟踪了9年(2013-2021),形成了一套长面板数据,为学术研究以及培养博士生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并发表了一系列中英文研究论文。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河南农大的校友,并得到了他们切实的帮助,例如济源市农牧局李艳芬高级畜牧师、黄俊克正高级兽医师等。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0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后,我进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教,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师。回首在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的经历,是难得的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这里我不仅结识了很多老师和朋友,也为以后科学研究生涯中提供了很多帮助,奠定了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学习到的“基于理论,始于田野”的研究精神也一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催我奋进,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张跃华,男,1970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1997级校友,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