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amjs澳金沙门(澳门)股份有限公司

先锋模范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先锋模范 >

【第八届道德模范】马恒运:学为人师、痴于学术、甘做阶梯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1-11-04 15:36    浏览次数:
学为人师,不忘初心的模范者
       马恒运,男,中共党员,1960年8月生于山东蓬莱市,现为河南农业大学151amjs澳金沙门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农业经济、能源经济、应用统计方法、应用经济计量学,是国际知名农业经济类、能源经济类期刊的审稿人。近年来,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著作2部。从教30多年来,马恒运始终严格地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科研,兢兢业业勤育人,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均成绩斐然。他不仅是桃李满天下的模范师者,也是国际上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更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2012年,马恒运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是我省获批的第一批“长江学者”,且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年度人物”。2013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痴于学术,潜心问道,愿坐板凳十年冷
       “马老师天生就是搞科研的。”认识马恒运的人经常这样说。在马恒运的世界里,可以不讲吃喝、不讲穿戴,可以没有名牌、没有攀比,但绝对不能不讲学术。
       1982年7月,马老师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工作;1997年,37岁的马老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期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年,马老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师从著名农经专家北京大学黄季?j教授读博,正好迈入不惑之年并获聘正高级职称。
       学业攻读的辛苦,评聘教授的不易,双方兼得之后,马老师若选择随遇而安过轻松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时刻感觉“知也无涯”的马老师却选择了再次出发,踏上更高的征程,又先后进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坎特伯雷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攻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或访问学者。一直到现在,虽然已屡获殊荣,马老师仍孜孜不倦地在无涯的学海向前泛舟。
       凭借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出色的研究能力,马恒运在经济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任河南省特聘教授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篇。2009、2010年,他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影响因子为4.85的学术论文,另有5篇影响因子均在2.0以上。他在国际著名农业经济、能源经济以及环境经济等高层次学术期刊上多次发表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软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等多项国内、国际合作项目,现任国际能源经济期刊副主编,同时兼任19个国际农业经济和能源环境经济学术期刊审稿人。这些研究成果与荣誉,为河南农业大学成功申报管理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农林经济管理和技术经济重点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卓越贡献。
       成功从来都是汗水与勤奋铸就的。马恒运丰硕学术成果的背后,是其对学术知识的“痴心不改”,是其对科学研究的“舍身忘我”。马老师在做土地流转方面的调研时,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详尽的数据和材料,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历时一个月,几乎走遍了河南全境。有一次,马恒运的妻子李文中午11点就为他做好了午餐,结果发现他在认真看书,便不忍心打扰,只在饭桌上留下一张字条——“饭已做好”,便外出办事了。到下午快3点时,她接到马恒运的电话,询问今天怎么还没有准备午饭。虽然已年过花甲,但马恒运依旧每晚都要看书学习、修改学生论文到深夜。“书中自有黄金屋”“废寝忘食”这些说法,套用在马恒运身上,可谓毫不为过。
牢记身份,不忘初心,抱定信念跟党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马恒运的人生境界,也是其始终践行的行为准则。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心系祖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加强学习,学习党章党规和政策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经常通过网络视频参加151amjs澳金沙门的党员政治学习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马恒运并不在国内,得知消息后他在国外积极参加海外华侨募捐活动,捐助灾区300美元,更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向国内缴纳特殊党费3000元。他常说:“出国以后,你才会体会到祖国在你心中的位置,那是游子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眷念。”
       正是这种“抱定信念跟党走”的情怀,使得马恒运不管走多远、飞多高,都不会剪断故土那根放飞自己的风筝线。他在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留学以及在国外工作期间,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按照国外有关规定,如果这些论文的第一作者署名单位是国外的工作单位,他将会获得高额奖励。但马恒运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内高校的教师,他放弃了丰厚的物质奖励,一直坚持把论文作者的第一单位署名为河南农业大学。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身份,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因为马恒运在国外的经济研究领域斩获的丰硕成果,其导师斯坦福大学教授Scott Rozelle博士(国际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白宫中国问题顾问)以及新西兰Les Oxley教授和Allan Rae教授,都曾经极力挽留他留在国外工作。但心系故土的马老师更希望将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祖国,他谢绝的了导师们的挽留,依然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初始--河南农业大学。潜心教学,爱生如子,教书育人当先锋。
       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站稳讲台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马恒运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5门课。他醉心教学,主讲的“统计学”“应用统计方法”“经济计量学”等课程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一直被称为“硬课”,是一些同事无法承担或者不愿承担的课程,但他都主动承担,从不言苦,而且想法设法把“硬课”讲得“柔和”,讲得通俗易懂。他积极探索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主编及参编教材8部,发表教学论文6篇,主持及参加教学类课题或质量工程项目10项。没有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取得这些教学成果的。
       “做马老师的学生特幸福!”这是马恒运带过的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幸福来自哪里?除了跟马恒运能学到知识,更宝贵的是来自马恒运爱生如子的情感。他对学生“严谨+严格”的教导卓有成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一定会按时检查,负责指导的研究一定会及时跟进,以至于他带的学生中从来没有拖延偷懒的现象。他对学生发表的论文严格审核,达不到他的标准的要反复修改,学生半夜三点给他发送了论文邮件,过了三个小时论文意见就返回了。论文审阅批注里经常是些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对文字的琢磨连一个“的”字也不放过,对学生每篇论文批改差不多都要10稿以上。
       马恒运自己生活简朴,但对学生却很大方。学生家庭困难,他会尽己所能给予关照;学生做研究疲惫时他会请客犒劳,遭遇瓶颈失落沮丧时他会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苦恼。学生平时在网上看不了的一些付费文章或者数据资源,马老师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就帮忙下载了,对于国内外联合培养、出国参会和交流的机会等也是第一时间就转发给所有学生,鼓励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
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甘做阶梯育新人
       “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铿锵迈步征新程”,2017年学校面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与第四轮学科评估大考,如何最大化为学院争取发展空间成为学院发展头等大事,困难时刻,马恒运临危受命,勇挑院长重担。
       上任初始,马恒运就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牛鼻子,内培外引,扩量增质。他说:学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他始终把培育青年教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乐于奉献,甘做青年教师进步的阶梯。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之外,为了让教师接触更加前沿的学术观点,浓厚学院学术氛围,取得突破性的科研进展,他每个月都邀请学术领域的师兄弟和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或交流,寒暑假也都用来集中帮助学院教师开展基金申报论证、修改。
       在151amjs澳金沙门,许多青年教师都曾在教学科研上求教过马恒运,每一次马恒运都放下手边工作,耐心负责地给予帮助。在旅途出差的几个小时里,他手经常拿着他需要评审的论文不断审阅。2017年底他因病住院期间正是学院基金申报的紧张筹备阶段,他在病床上挂着吊针的情况下还正在修改青年教师的论文,一边指导一边记录文章的问题,可是他已忘却自己是一名病患,手背上的针管会随时跑水,那种专注、认真的科研精神让受教老师不禁打湿眼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院有2位青年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位青年教师受聘校特聘教授并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马老师就像是一名登山人,仰望高峰的路途中,没有望之却步,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时时积累,从不懈怠,慢慢地,渐渐地,“山登绝顶我为峰”;最终,走出了一座座属于自己的高峰。以坚定的信念、突出的业绩和高尚的品德,鼓舞带动着身边的人,无愧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者境界。